“公开课可以起到示范、观摩,为教师培训提供鲜活的教学案例,发现和培养教学新秀、展示教学探索的成果,为上公开课的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镜鉴和契机等作用。”
——肖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一位教师讲了一节公开课,他公开的是什么呢?
从表面看,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呈现内容的过程和方式,但海淀凯文的着眼点是比课更大的教学单位——从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及呈现内容的过程和方法中,找到其蕴含的设计思想,并对这种思想加以评价,其目的是创建高效课堂,融入每一位学生的深度思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海淀凯文,“评”主要不是对这堂课得出一个好或不好的结论,而是评价这堂课的设计思想,以及寻找到具体的修正方案。
这才是开展公开课的真正价值。
2020年12月15日至18日,北京海淀凯文学校中学部举行公开课展示周。中学部各学科教师为全校教师提供“样本”,为研讨提供相应的话题;全校教师可自由选择旁听任意示范课,同时也能在线上观看直播和回放,聚焦“如何使每一位学生融入课堂”。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下精彩的公开课课堂吧!
英语语言课程采用分层教学,白睿佳老师教授Level 3,她带来公开课“第六单元 信息设计”。通过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生阅读信息图表在新闻业中的优缺点文章,学生理解主要思想,练习释义、总结和陈述技巧,利用语境推断生词意义,并识别论据和反驳。
人文社科教师Geoffrey Makad带来公开课AP美国历史课,教师采用小组轮流发表观点的形式,融入每一位学生深度思考和深入表达的组织课堂形式;通过阅读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的相关资料,讨论其与民主的关系,让学生解释证据如何支持论点、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如何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进行,并学会使用历史推理来解释历史证据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师Judine Van Aardt带来公开课“二次函数”。带着“我可以同时使用顶点和标准形式来识别二次函数的变换吗”这个问题,学生识别和绘制二次函数图、绘制标准和顶点形式的二次函数图、在标准和顶点形式之间转换二次函数,以及如何用二次函数建模数据。教师以小组合作形式解决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同时利用不同学生喜欢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
在英语文学课上,教师Lisa Young带来公开课“Oodgeroo Noonuccal的诗歌”,本节课着重强调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动性的激发。通过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去确定语境,学生探索“诗歌如何传达归属感”,并识别语言特征,在分组展示中用评价性语言来阐述诗歌文本所传达的意义、情感和观点。
体育课教师Michael Routh带来公开课“排球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示范、练习与比赛,学生强化发球、击球等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用手臂哪个部位击球”“一名球员可以连续击球多少次”“排球比赛何时轮换”等规则知识,并将技能和知识运用到结构化游戏中。
美术教师Fenia Norville Guilford带来公开课“视觉艺术之纹理与符号”。通过掌握雕刻技能,学会保持黏土的延展性,学生了解如何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纹理与符号向观众清晰地传达信息、意义和故事。学生还了解在古代文化中,如何使用浮雕创造持久的故事和意义。
科学教师张宇宁带来公开课“滴定曲线”。海淀凯文的科学课依据NGSS(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对学生进行科学与工程实践的培养。带着“酸和碱的反应与pH值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学生用指示剂进行强酸强碱滴定,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分析物的含量,测定pH值并绘制滴定曲线。
语文教师张琨带来公开课“如何让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写人作文课”。通过使用引导探究法的教学方法,张琨老师引领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组织学生使用“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中分析、练笔、互评,探讨更多让人物丰满的方法。
音乐教师Christina Schirf带来公开课,整节课充满了歌声。学生学习五声音阶与自然音阶,并学习五声音阶和全音阶的视奏音乐;同时学会用ABA(三元)形式来演奏五声音阶,并进行“I do, we do”的“Tango Practice”。
叶圣陶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中学部公开课展示结束后,全体中学部教师选择所听课的学科,组成不同小组,聆听带来公开课的教师讲解教学设计和思路,对授课教师的情感应用、教学策略、是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专业探讨,并当场作出评价和总结。
“在一节课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该教学生会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想什么,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想;教师不应该把知识像塞东西一样塞进学生的头脑中,而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头脑中的潜能、才能挖掘开发出来。”海淀凯文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创新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得。
在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共同进步的校园氛围里,海淀凯文的公开课及其讨论会已形成一种滋养教师教育经验的文化,让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