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凯文,从孩子进班到放学,她们辅助教学、悉心陪伴,是每天和孩子们相处最久的老师;通过随时随地深入的交流,她们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掘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她们与家长保持流畅的沟通,形成家校共育,助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她们还教授SEL(社交与情绪学习),培养孩子的基本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她们,就是北京海淀凯文学校的双语学术班主任。现在,让我们走近一、二、三年级双语学术班主任组长,了解她们的日常工作与教育理想吧!
孟老师:让哥伦比亚大学的双语教学在海淀凯文落地生花
“每一天的工作忙碌、充实、有意义,这也是双语学术班主任的日常。”孟老师坦言。每天早上七点半,她进班整理布置教室,准备好迎接学生的到来。十分钟后,孟老师来到多功能厅接孩子们,组织孩子们交作业、整理书包和自己的物品,准备好迎接晨会。在20分钟的晨会中,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练习英文的口头表达并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内容。这时,孟老师会着重帮助英语基础较弱的孩子,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晨会中来。
晨会之后,一天的课程正式开始了。如果是外教教授的课程,孟老师会全程支持和辅助,一方面是配合外教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是为英文基础较弱的孩子提供帮助,尽量帮助他们可以听懂、学会;如果是中教教授的课程,孟老师会利用这段时间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并处理班级后勤事务。课后,孟老师需要进行拓展课的课堂支持工作。当她把孩子送到每位家长面前时,会利用此机会和家长们沟通,或者回到教室继续家校沟通、整理班级通知进行发送。
孟老师认为,在这份工作中,提升每一名同学的英语能力和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尤为重要。面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孩子们,她能顾及每个孩子的感受,通过一件件小事建立起与孩子们内心的连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上进心,进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在这其中,她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专门针对中英双语学习者,这还是源于她的海外工作经历。在美国教授双语班级时,孟老师总能遇到英文不流利但很有思想的孩子,她将所学到的双语教学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中,磨合出了一套独特的针对中英双语学习者的教学方法。
“英语非母语者只是一时间受限于语言,作为老师,要学会等待孩子、倾听孩子、陪伴孩子,让我接触过的所有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和鼓励,静待花开。”她感慨。
对于家校沟通,孟老师认为关键在于十二个字:真心诚意、有礼有节、实话实说。比如,在班里遇到行为习惯还需要进步的孩子,她会比较频繁地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表现好了就请家长在家表扬孩子,表现没有那么好的话,就请家长在家提醒孩子。“每次家长都能积极地配合我和外教,很多孩子在这样的家校共育中进步很快。”孟老师相信,以这样的方式和家长们沟通,家长自然会理解老师、支持老师的工作。
衣老师:启发式品德教育,润物细无声
“尊重是与人说话时要有礼貌,我会多使用‘please’和’thank you’。”“尊重是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尊重是别人说话时保持安静。”……在每天早晨的班级晨会中,衣老师会与同学们分享不同的主题,如尊重、责任、友好、欣赏等,她用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思考,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什么是尊重?怎么做是尊重?被尊重时有怎样的感受?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衣老师还在晨会中设计了“呼啦圈游戏”,当她说出数字“3”时,每个呼啦圈里需站3个孩子,如果所站人数多于她所说的数字,则该小组不能继续参与游戏。衣老师还以这个游戏为例,在每周的SEL(社交与情绪学习)中渗透品德教育,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要有长远的目光,这样才会拥有更多朋友,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孤独。
每周五下午的班会课,也是衣老师班里孩子们很期待的时光,因为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可以参与“小型才艺秀”,充分展示自己,建立自信心。比如班里一位同学擅长古筝,当天班会课,她的家长们不仅帮忙送来古筝,还帮忙录像,参与度很高;演奏古筝的这位同学也收获了小伙伴们的掌声。在这堂班会课结束前,衣老师还请孩子分享学习古筝的感受,孩子说:“要付出努力,才能弹好古筝。”这也给其他同学以启示——无论是学习还是兴趣爱好,都要付出努力。
衣老师认为,在班里所做的每一项活动很重要,但在活动结束时总结活动的意义和经验更重要。“品德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拥有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因此,品德教育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长期渗透式。”作为班主任,衣老师会利用晨会、班会、SEL(社交与情绪学习)、课间等等一切机会,与孩子们建立信任感,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她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们怎么做,而是启发他们、向他们提问,让他们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品德教育最终会让孩子们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懂得设定目标、细化目标,让人生更从容。”衣老师说。
王老师:用同理心感受孩子们的情绪和需求
“我在做什么?今天我爱了么?感动了么?”王老师经常思考她是否享受这份工作。如果她对孩子的爱超越了工作的劳累,那么,她觉得自己是深爱双语学术班主任这份工作。“在这份工作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同理心’,这让我更好地感受孩子们的情绪和需求。”
作为英语为非母语学习者,她深知自己在成长、求学、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她喜欢用幽默的话语把她的经历和糗事讲给孩子们听。王老师说:“通过分享我的经历,我希望让孩子们了解,大家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困难,失败了就勇敢地站起来,去坚持,去挑战。”
当孩子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时,需要班主任很多的帮助,小到去寻找一个水壶,大到解决一次同伴间的争吵,这也是小学低段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之一。王老师认为,这些平时的工作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则都是孩子们心中的大事,也是家长们所关心的事情。“我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倾听他们的诉说,哪怕是小小的抱怨,我都愿意静下来倾听,并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事情。”王老师就是这样和孩子们同欢乐,共烦恼,一起说笑,一起流泪。孩子们也愿意对她敞开心扉,像朋友一样交流。
作为双语学术班主任,在王老师看来,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爱和责任。有爱才有教育,良好的关系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安全感,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王老师感慨:“当所有的事情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时候,唯有爱和关系不能被替代!”老师是爱的付出者,可爱的孩子是爱的直接感受者和接受者;当孩子们感受到真诚和爱的时候,才会敞开心扉。“希望每天所做的一切小事都能让海淀凯文的孩子和家长觉得幸福和快乐!”王老师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