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查理·芒格
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提倡“多元思维模型”,即通过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而蕴含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STEAM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个条件。
乐高是STEAM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道具,它为孩子们创设更多的动手动脑的学习机会。北京海淀凯文学校作为一所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学校,STEAM教育备受瞩目且富有成效。
海淀凯文乐高“STEAM”战队参加FLL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
2019年11月10日,风靡全球的中小学生乐高比赛——乐高教育2019-2020赛季FLL(First Lego League)校际科创活动在北京海淀凯文学校举办,来自全国的150余支队伍参与其中。海淀凯文乐高“STEAM”战队经过全面训练,参加此次活动中的FLL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获得三等奖。
开幕式上,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李永远致辞。李校长简述学校STEAM特色课程,他说,学习是充满乐趣的事,是探索、探究。他还与在座师生分享育人目标:“将美的教育贯穿始终,为孩子创造自由的学习气氛,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李永远致辞
作为世界级的中小学生乐高比赛,FLL联盟向全球参赛队伍公布年度挑战项目。此次FLL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对每支参赛队伍按机器人挑战赛、课题研究答辩、技术问辩、团队合作四部分进行评价。
机器人挑战赛环节,海淀凯文乐高“STEAM”战队队员配合默契,发挥稳定,他们调整摆放机器人,互相呼应确保位置准确无误;迅速调换机器人的前端工具,准备下一个任务等。
研究答辩和技术问辩环节,面对专业的评委老师,海淀凯文乐高“STEAM”战队队员准备充足,沉着应对,不仅展现了科学调研能力,也展现了演讲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带队老师Joan Li这样评价海淀凯文学子的表现:“奖章是成长的附属品,最令人欣慰的是看到孩子们合作组建机器人、进行高阶思维的讨论和研究、逐步在团队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乐高机器人的魅力就在于让孩子动手学习,锻炼多方面思维和社交能力。”
校长高峰论坛
同时,以“从乐高教育看中小学教育中的STEAM课程”为主题的校长高峰论坛举行,各位校长各抒己见,热烈探讨;校园宣讲也在报告厅开展,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副校长马德玲、小学部数学组组长陈建波分别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和“在乐高中找到数学的乐趣”为题,进行演讲。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副校长马德玲宣讲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小学部数学组组长陈建波宣讲
该赛事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方式去调查研究,并自己动手设计机器人,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跨学科应用数学计算、物理模型、计算机和科学的能力,也考验着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对一个学校的前沿STEAM教育思想全方位的检验。
海淀凯文乐高“STEAM”战队备赛日常
聚焦海淀凯文STEAM教育
“教室不再是一个孤岛”
在海淀凯文,教室不再是一个孤岛、一个封闭的隔绝空间,而是与社会紧密联通的载体,这使得STEAM教学有了充足的实施土壤,让跨学科教学有了时间、空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很多学生在来到海淀凯文之前,习惯于分别学习各门课程,不具备将其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和机会。他们缺乏在实践中对各个学科的学习与了解,所以,当学生遇到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时,很难将各门课程的知识融合贯通,找到最佳方案。
在北京海淀凯文学校,STEAM教育的本质是跨学科教育。学校的STEAM教育融合“跨学科、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的核心特征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依靠团队制定的目标逐步完成挑战。
海淀凯文的STEAM教育采用PBL项目式学习方式,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学习品牌形象设计、项目规划管理、工程制造、结构设计、开源硬件编程、竞技技术、展示分享等,接触前沿科技、开拓国际视野、提高综合能力、积累竞赛经验,成为能够为社会带来价值的高端创新型人才。
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身心健康发展的人需要以上四点素养,这也是北京海淀凯文学校STEAM教育的目标。海淀凯文将各个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比如,在京西古道研学中,学生走入自然大课堂,不仅了解自然科学,还学习文化历史,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利用所获得的新知识处理真实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复合思维。这就是海淀凯文STEAM教学的日常。
融合兴趣培养:
自主性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卢梭对于兴趣的见解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海淀凯文的STEAM教育强调把知识置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结合趣味性强、挑战性大的问题,完成学习活动。
在中国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科技博物馆的研学中,学生自主在博物馆中寻找任务学习单上的答案,针对同一主题,深入学习与该主题相关的地理、历史、化学、生物和物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辅助,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能够感知各个学科中一些比较直观的内容,并有兴趣参与学习,有自主性去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推理源于观察与实验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在科学探究能力的众要素中,观察与实验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海淀凯文在开展STEAM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的蒸馏实验、物理的过滤实验、生物的解剖实验等科学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海淀凯文学子学会制定实验方案、根据经验形成假设、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并验证假设、沟通交流与合作、反思实验过程和共同评价,提高探究科学的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合群是人们的最高需要
歌德曾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小组团队合作的学习活动是海淀凯文STEAM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强调小组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互助与合作。
在校园农场中,同学们体验耕种、收成的乐趣,合作料理、分享食物,感受生命的成长,深化健康饮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交流讨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让小组合作高效开展。
情感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知识的种子在情感的土壤上生根发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海淀凯文的STEAM教育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社会的本质以及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个过程融合了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故宫研学前,同学们发挥创意设计灵感,以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故宫的理解;研学中,在中方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给外方老师讲解故宫的历史,外方老师根据自己所教授的不同学科,和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这种活动从实际的生活出发,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在健康成长中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道德观。
面向未来,走向创新
在海淀凯文,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是“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像设计师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动手,像艺术家一样创造”。学校的STEAM教育培养的就是这样的综合型人才,让孩子更好地去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海淀凯文面向未来、走向创新的教育视野里,愿海淀凯文的小蓑羽鹤们去勇敢地创造、合作、交流、想象,运用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感受科学与人文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