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图来源:海淀凯文2024届毕业生冯悠悠作品集
冯悠悠还记得她收到梦校offer的那天,那是海淀凯文学校Class of 2024毕业典礼的前一天。坐在礼堂里等待毕业典礼节目彩排的她,打开手机刷进学校portal,一封新的录取通知突然出现在她眼前——那是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高级成衣定制专业的直录offer。
伦艺的伦敦时装学院是英国唯一一所以本科学位开设高级定制专业的学院,这里培养了Jimmy Choo, Jonathan Anderson等诸多知名设计师,从九年级确定申请专业以来,这一直是悠悠的心之所向。
悠悠在座位上惊喜地快要尖叫起来,但四下环顾发现礼堂里人太多了,她转而拨通了妈妈的电话,电话里传来妈妈激动的声音,悠悠说,后来妈妈告诉她,挂断电话后,妈妈一边开车一边流下了泪水,那是喜悦交织感动,见证女儿多年努力终得回报的幸福。
海淀凯文2024届毕业生,冯悠悠
早在这天之前,这位海淀凯文的建校生已经收到了两所世界顶尖艺术院校的offer,分别来自帕森斯设计学院和芝加哥艺术学院。伦艺高定专业的录取为悠悠的申请季画上了最终句点,她选择接下这枚offer。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悠悠从小以来的梦想,而伦艺的录取是她开启自己服装设计梦想的第一步。悠悠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申请季,那会是——“圆满”。
悠悠的故事在海淀凯文并不是个例。
过去两年,海淀凯文学校毕业生整体升学结果突飞猛进,与此同时,艺术类申请也有了新的突破。
2023届海淀凯文毕业生中,有6名同学申请艺术类院校,共收获了来自罗德岛设计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帕森斯艺术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马里兰艺术设计学院等世界知名艺术院校的24枚offer。
今年,海淀凯文有3名学生申请艺术类院校,其中一名被罗德岛设计学院录取,另外两名被伦敦艺术大学录取,3人共收获了11枚来自知名艺术院校的offer。
24届毕业生陈姿璇10年级转入海淀凯文,她形容自己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申请季。从主申方向由经济类调整为艺术类,到今年7月如愿收到罗德岛设计学院的offer。陈姿璇与众不同的艺术才华,与一场完美的家校合作,合力助她叩开了这所世界顶尖艺术院校的大门。
此外,海淀凯文毕业生还在今年收到了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艺术史专业的录取,这也是北京地区历史上首个剑桥艺术史专业offer。
收获理想的offer是一个综合努力的结果。学生兴趣的发掘、课程体系的适配、合理的升学规划、老师的教学和引导、以及学生自身的性格和家庭的支持,都会是影响升学结果的因素。
01
不轻松的艺术课
艺术教育是全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论未来是否学习艺术专业,具备基础的艺术素养、提升审美趣味对于每个孩子日后的学习,乃至于跨学科尝试都是一个基础。
但培养关于美、关于感受、体验、评价和创造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海淀凯文的艺术学科组在课程设计和打磨上下了很多功夫。
“我们课程的打磨一直是一个取舍和平衡的过程,现在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比较不错的状态。”朱晓晴老师说。
在海淀凯文,基础艺术教育和阶梯式难度提升的艺术课程设置,为在校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选择。
对于8年级及以下的学生,艺术课程是必修课。
到了高中阶段,海淀凯文的课程中不仅设置了包含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科技素养、语言能力、逻辑与数学能力的必修课程,还涵盖了许多通识科目的课程。
在9年级,学生们除了需要完成必修课程之外,还必须选修一定学分的艺术选修课。
从10年级开始,对艺术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未来想要申请的专业来阶梯选择相应的艺术课程,学校既提供了Fine Art这类纯艺术方向的课程,也提供了不同技术门类的课程,比如喜欢设计的同学可以选择偏向于设计技能导向的课程。
此外,学校要求所有学生最少修够1学分的艺术课程才可以毕业。
在艺术课程内容上,艺术组的老师们试图在中西式风格找到一个平衡。除了已有教材的框架,老师们还在课堂中加入思辨能力的训练,以及严格的技术训练,同时,训练的媒介也十分广泛。以画画为例,从铅笔画,到钢笔、炭笔、水彩、丙烯调色,学生们方方面面的技术都会得到训练,并且根据不同年级做好区分。
“海淀凯文对技法和创造力的培养有自己的一套要求,艺术课其实一点也不轻松,”朱晓晴老师说道,“和其他学科一样,孩子会面对高强度的练习,在时间投入上,没有一分钟是水过去的。”
除了技法的学习和进步,朱晓晴老师认为艺术课的时间对孩子们来说是尤为宝贵的,“在这个时代,还有很多这种很安静的时刻是在艺术课上发生的,孩子们能够认认真真地花 45 分钟画画,很专注对待创作这件事,我觉得还挺难得的。“
一些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也会想念艺术课的时光,“毕业生会跟我反馈说,他/她们在艺术课上花时间去深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做一个艺术化的呈现,不断地和同学讨论,丰富主题,寻找适合的技法,这一套过程就像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是挺珍贵的,挺难得的时光。“
艺术课之外,在海淀凯文,将艺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尝试也时常发生。
上学期末尾,在学校举办的Steam Festival学科活动中,许多跨学科合作的精彩作品呈现在学校的舞台上。同学们将环境科学和服装设计相结合,变垃圾为制作衣服的材料,一场激荡创新、寓教于乐的时尚盛宴”Trashion Show”就此展开。
去年暑期,艺术组组长朱晓晴老师和中学计算机组组长李洁琼老师一起开设了一门跨学科课程——“人工智能创作剧本杀”。整个课程不仅涉及到了剧本写作、AI工具的使用,还包含了书籍设计、平面设计等艺术应用。
课程中有些同学擅长计算机工具的使用,有些同学擅长艺术设计,通过组队合作,每个同学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学习另一部分自己不太擅长的内容,最后一起产出非常理想的作品。在朱晓晴老师看来,重学术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学科学习中形成很强的综合能力,同时有机会在跨学科合作中放大自己的优势。
这与海淀凯文在高中学术课程内设置艺术项目的初衷不谋而合。
对艺术学习者而言,自身的天赋和对艺术的感知力固然至关重要,但同时,学术课程对学生理性思维、思辨能力、发问能力的塑造也不可或缺。
在海淀凯文,艺术是“选修”中的“必修课”,学校不仅在选课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更是在毕业要求中对学生所修的艺术学分提出了严格的单项要求。反之,对艺术申请类的学生而言,学术训练也绝不会落下,在艺术发展的同时,学校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学术训练也保持着严格的要求。
我们相信,学术训练和艺术发展相辅相成,扎实的学术训练不仅可以作为启动探究的原动力,拓宽思维的边界,更能持久地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海淀凯文,我们为学生的 “厚积” 和“博观”而努力,让他/她们在学生时代,就为未来登上更大的世界舞台打好坚实的基础。
冯悠悠作品集部分作品
艺术作为一种表现载体,其内核是创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冯悠悠从小学习画画,在她眼中,艺术表达除了需要不断提升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思考,而这种思考的起点可能常常来自于艺术之外。
在悠悠申请伦艺提交的作品集中,有一个单元的作品是围绕自闭症展开的。悠悠说,启发她创作这些作品的正是学校的心理课, “我在心理课上学习了一些精神病理的知识,了解到自闭症患者这个群体,这些孩子其实内心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在他/她们的世界里,并不会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
面对不同的人和人生境遇,悠悠强大的同理心常常会让她感觉置身事内,她说,“我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一份关切。”
02
为每一份天赋创造土壤
今年9月,陈姿璇将前往罗德岛设计学院开启她的大学生活。作为美国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先驱,罗德岛被认为是美国最优秀和最难进的艺术学院之一。
与冯悠悠的经历不同,陈姿璇几乎是到申请前的最后一刻才决定,她还是要申请艺术院校,回顾自己的申请季,她只说了四个字——“惊心动魄“。
海淀凯文2024届毕业生,陈姿璇
15岁那年,陈姿璇来到海淀凯文就读10年级,在此之前,她在美国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学习。
在海淀凯文,从9年级开始,升学指导老师会与每位在校学生及他/她们的家庭建立联系,为学生未来的申请做规划和指导。
父母希望陈姿璇可以学习经济方向的专业,以后从事金融相关的工作,因而入学后,陈姿璇便将经济方向作为自己的主申请方向,但此时的她仍未确定,这是否就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陈姿璇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绘画,但她形容自己是“泡在画室里长大的”。去美国上初中之前,不用去学校的时候,她最喜欢待在家附近的画室里,“我在那里画画,在那里吃饭,那是一个很温暖的画室,对我的帮助很大。”
陈姿璇将画画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她说,画里藏着自己的精神力量。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陈姿璇开始考虑,如果想要继续画画,是否可以走艺术类申请的道路?
基于海淀凯文完整的学科体系,陈姿璇开始从选课上做出尝试。她既选择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等经济类的课程,也选择了艺术类的艺术史、2D艺术设计课程。一方面,她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但另一方面,她也想为自己喜爱的事情努力一次。陈姿璇说,她是一个相信感受的人,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事,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与此同时,陈姿璇与父母关于专业选择的沟通仍处于进行时。而真正的决定时刻出现在十一年级。
在十一年级的一次家长会后,中学社科教师Mr. Barnes与陈姿璇的家长进行了一场三个多小时的谈话。这场谈话过后,陈姿璇的爸爸妈妈终于同意让她申请艺术类院校。
Mr. Barnes是陈姿璇的科任老师,教授经济学,课堂上的接触让他注意到了陈姿璇的艺术天赋。
“我觉得我学其他科目一直都不能静下心来,但是如果让我做艺术创作,我会很容易静下来,把我心中所想的艺术品创作出来。” 陈姿璇回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有段时间我在准备2D艺术设计的AP考试,一画就停不下,以至于上经济课的时候我问Barnes老师,能不能让我先画一会儿,现在想想我还有些愧疚。”
Barnes老师不但没有苛责陈姿璇,反而看到了陈姿璇对艺术的兴趣和喜爱,成为了陈姿璇的鼓励者。有时,在完成课堂学习或测验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Barnes老师会同意陈姿璇利用这点时间画自己的画。
在海淀凯文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希望每个学生的天赋都能找到安放之处,而在挖掘学生天赋这件事上,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则是最好的实践者。
除了Barnes老师,陈姿璇说,其他的老师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天赋所在。比如,英文课Andrew老师会经常鼓励陈姿璇,给予她精神支持;艺术课老师Mr.T不仅对陈姿璇的作品给予了肯定,还会经常将这些作品发给她的父母。这些对陈姿璇来说都是莫大的帮助和鼓励。“老师们对我的事真的很上心,Mr. T不但向我父母展示我的画,还做足了功课,跟他们推荐了一些适合我的学校。”
正是因为这些“看见”,才有了家长会后的那次谈话, “当时,Barnes老师用他那还不熟练的中文,跟我父母努力地沟通了三个多小时, Andrew 老师也是,还有其他的老师也在和我的父母沟通。” 谈话后,陈姿璇的父母最终同意她申请艺术类院校。
陈姿璇懂得父母的担忧和苦心,虽然有过不少争执,但陈姿璇说,她最想感谢的人还是爸爸妈妈。“我很感谢他们愿意支持我的决定,我明白,他们也希望我能做自己喜欢的,能够长期坚持的事情。我能感受到,他们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关心。“
在最终确定申请方向后,申请日期已经迫在眉睫,陈姿璇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来准备自己的作品集。
所有的周末,陈姿璇都在创作中度过。虽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陈姿璇说,她的灵感也在迸发,许多难以言说的无法具象化的感受,她可以用绘画来诉说,那些难熬的时间让她痛苦,却也让她快乐。
“我时常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情感,但在绘画里可以。“ 陈姿璇形容这是一种剥离再复制的过程,她将自己的一丝精神力量剥离出来,用画笔复制在纸上,展现给世人。画里有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焦虑,但她更想诉说的,是爱。
陈姿璇希望人们看到她的表达,但她也并不打算用特定的词语将自己的作品限定在某一种诠释里面,在她看来,每个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她的作品。
陈姿璇绘画作品
令人欣喜的是,陈姿璇最终获得了罗德岛设计学院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School of Visual Arts),和马里兰艺术学院( 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的录取,她选择接下罗德岛的offer。
“惊心动魄”的申请季,迎来了一个堪称圆满的结局。这是陈姿璇个人才华的淋漓展现,也是一场家校合作的完美收官。
03
共同成长的家,羽翼渐丰的鸟
回顾过去多年在海淀凯文的学习生活,让冯悠悠和陈姿璇都难以忘怀的,还有真挚的同窗友谊。
悠悠说,每当压力来袭,心情焦虑的时候,好朋友默默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安慰,甚至不用说话,只要朋友们在身边,对她来说就已经足够。还有很多时候,比如A-Level大考之前,不仅是好朋友,班级里的同学们都会互相鼓励,这对悠悠来说是一种珍贵的情谊。
陈姿璇则在宿舍里收获了友情,“我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我非常重视自己的个人空间,但我同时也很依赖朋友。”宿舍生活让陈姿璇找到了知己,这在紧张的申请季里是一种格外温暖的精神寄托。
在海淀凯文的大家庭里,全人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每一种选择,每一种热爱都被深深地尊重,学生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在海淀凯文度过的学生时代里,一棵小树会遇到许多其他小树伸出的枝桠,于是在这片成长之林中,他/她们挽起对方的臂膀,共同寻找更广阔的天空。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关于未来,冯悠悠有很多期待和畅想。
服装设计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爱好,对悠悠而言,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已然成为了她未来的职业目标。她说,这一切来源于她对漂亮事物的热爱,更来源于对世界的热爱。
作为这个世界的年轻力量,悠悠相信,衣服既可以是符合人身体轮廓的可穿戴的物品,也可以是表达个人理念的装置艺术品。服装是对思想的表达,更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
悠悠认为,在她柔软的外表下,是坚韧勇敢的内心,她期待自己有朝一日成为独立自强的女性,并通过服装给世界带来一些新鲜的思考,传达自己的视角和思想。
“相信相信的力量。”这是冯悠悠很喜欢的一句话。从六年级在学校的采访中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梦想为时装设计师,到如今成功敲开伦艺的大门,她一直坚信,只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就一定可以做到。
而在陈姿璇看来,未来是充满挑战的探索之路。
在绘画世界里充满自信的她,对未来的职业方向仍有迷茫之感。即将开启新的旅程,陈姿璇准备充分打开自己,在不断地学习和体验中继续探索自己的边界,在艺术世界中找寻更多的可能。
面对未知,一直跟随自己感受的陈姿璇想要继续聆听内心的声音,“Follow my heart, ”陈姿璇说,”先不去替未来的陈姿璇做决定,此刻就为现在的自己多多着想。”
在仿佛一切都已落下帷幕之际,我们看到的,是新的开始,与又一次的传承。
在海淀凯文这样一所学术国际校中,艺术的花朵也在全力绽放。
“自由、勇气、高度”,这是海淀凯文的精神。未来,我们仍将坚守这样的信念,助力每一只蓑羽鹤丰满自身的羽毛,书写更多动人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