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粒米,来自稻田里。春天棚里育苗,夏天河里落脚。”这是海淀凯文三年级马铖泽同学的原创童谣作品。
每个孩子都是天然的诗人,每个诗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孩子。
孩子与诗,是生长在大自然同一根枝桠上的两朵花,距离很近很近,甚至没有距离。
孩子写的诗就是童谣,童谣是诗歌王国的太阳花,虽然稚嫩简单,却有着天真容颜和明快色彩,如同在阳光下的孩子,会奔跑,会发光,会唱歌,也会忧伤;会在夜晚降临的时候,将白天收纳的光紧紧抱在怀里,直到这光变成黑色的种子。
有了种子,这世界上的万物才会生生不息。
近期,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小学部语文组举行了以“节约粮食、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原创童谣作品征集活动,一至五年级的海淀凯文学子积极参加、提交作品。根据投票,语文组选出部分作品报送海淀区,其余作品在与后勤部副总监李梅老师(Brenda Li)讨论后,由后勤部将所有孩子的作品分类,分别展现在学校的各个地方。
“‘节约粮食’主题的童谣大多分布在餐厅,‘垃圾分类’主题的童谣分散在学校其他地方。让学生的每一份作品被看到,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小学部语文组组长张铭格老师说,“这次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从将信息分享给各位语文老师到收集作品,一共只用了3天的时间。”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困难的部分是童谣写作要讲究格律和韵脚。“无论年级高低,孩子们的作品都展现出对节约粮食、垃圾分类的关心。孩子们关心这个世界,改变世界的种子就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精心呵护,做孩子们前进路上的引路人。”
海淀凯文学子在创作童谣的过程中,将“节约粮食、垃圾分类”的观念传递给身边人,不仅做践行者,也成为推动者——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延续发展下去,也从小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现在,让我们共同品读下海淀凯文学子创作的童谣作品吧!
海淀凯文学子创作童谣,将散落在生活里的色彩、声音、美与爱收集起来,用心灵浇灌它们,直到它们拥有自己的生命,像蒲公英的种子那样,飞出去,在世界很多个角落,在阳光和雨水都能到达的地方,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