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的美食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发生各种各样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此才有了丰富的口感与可观的外形。其中,有哪些秘密看似神奇却又每日都在发生?
海淀凯文学子成为“烹饪科学家”
在结构能力层面,北京海淀凯文学校的科学课注重“工程设计过程”(The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包括识别(Identify)、探索(Explore)、设计(Design)、建造(Build)、测试(Test)、改进(Improve)和沟通(Communicate),旨在培养海淀凯文学子创造型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2020年11月11日至13日,海淀凯文五年级学生上了一堂舌尖上的科学课,完成了名为“烹饪科学家”(Culinary Scientist)的项目:课前,各组学生查资料调研,自制本组特色松饼烹饪食谱;课堂上,利用丰富的食材,同学们制作出美味的松饼,通过动手烹饪、实验探究、反思讨论等方法,重新认识它们的变化,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让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并由此延伸出更多的色彩。
“之前,我们的科学课一直在学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比如观察和测试各种物体的磁性、反射率等,探索温度如何影响固体,观察某些物质是如何改变形状。”授课教师Kevin Eiker说:“这个项目则是让每位同学设计制作出美味的松饼,成为烹饪科学家。”
各组学生查资料调研,探究某些成分是如何混合在一起的,以及热对某些成分的影响。同学们还讨论出适合本组的特色松饼烹饪食谱,比如香蕉松饼、花生酱松饼、葡萄干松饼等,食谱以小报的形式进行展示,被张贴在科学教室。
在这堂课中,海淀凯文学子变身“烹饪科学家”,带上自己偏爱的“特殊食物”来做松饼。同学们将面粉倒入大碗中,加少许盐、发酵粉、糖搅拌,打入鸡蛋,倒入牛奶,从中间继续慢慢搅拌,直至面糊顺滑,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也稍微加入一些牛奶。
在老师的帮助下,平底锅被预热,并在锅内刷上一层黄油。同学们倒入适量面糊,老师协助翻面,煎半分钟至一分钟即可出锅。出锅后,同学们争先去品尝共同合作完成的松饼,科学实验室里飘着食物的芳香。
如果有某组同学制作出的松饼并不是很成功,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依据“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改进(Improve),对自己所做的成果进行反思,再进行建造(Build)和测试(Test),以及沟通(Communicate),直至项目完成。
舌尖上的科学课不仅让海淀凯文学子开启烹饪松饼的科学之旅,也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探究精神,学会思考、观察、发现,在每一次操作的专注眼神中,在每一次实验结果的分享与整理中,一颗颗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正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