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心理学老师
从北大到哈佛的教育经历,让谭老师成为学生眼中名副其实的“学霸老师”。就读过金字塔顶端的学府,也看过了广阔的世界,谭老师在做学术研究领域内容的同时,也掩藏着一颗对教育理想国的向往之心。
本科和硕士毕业后的两次GAP YEAR(间隔年),谭老师选择了国内乡村支教和大学助教的工作。“我想停下来,让自己沉一沉,看自己能否学以致用,能否真正帮助到别人。”
基于对教育教学的热忱,谭老师回国的第一份工作就选择了在海淀凯文教授心理学课程。同时教学初中的基础心理学与高中AP课程,还兼带班主任工作,对她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也是“让自己可以创造更多可能性的机会”。
初中课程:大学的内容,中学的教法
“心理课是一门科学,不是一门玄学。”
开学初,谭老师用一句话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
在向同学们阐释基础的心理测试维度后,谭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让大家从“自我认知”开始,探索入门心理学课程。
“目前,正式的心理学教育如AP课程在国内都始于高中。初中生对心理学的了解还停留在碎片化的感性认知,如心理测试、心理疏导、微表情等等,以此拼凑出自己对心理学的认知画像——神奇又神秘的学科,”谭老师认为,心理学的课程需要先让同学们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大家知道,这是非常严谨的科学,老师也不是‘算命先生’。”
谭老师认为,初中学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与情感的发展时期,对社交、友谊、自我探索等有诸多困惑,需要通过科学的心理学课程进一步了解自己。为此,谭老师参照自己在北大和哈佛学习的心理学专业课程,结合海淀凯文八年级学生的特点,自主研发了一套易于学习、又富实用性的发展心理学教程。
这套发展心理学教程是主题单元式教学,共分为10个单元,包括想象力、情感、道德行为、记忆力等内容,课程持续一学年,通过理论、实验、讨论、调查等多种形式,关注人从出生到死亡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不仅让学生回顾成长、了解当下的心境,也让他们探索自我,剖析情绪,更好地认识自己,为未来做好规划。
谈及课程最吸引学生的地方,谭老师认为,是以有趣的主题切入,这让学生可以随时与自己过往的经历联系起来。例如,开学前三周的课程主题是“探索自我”,同学们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处,并学会自我分析,以此取长补短,为自己下一步学习与成长做计划;在讲授青少年早期心理成长特征时,谭老师以“小孩哭闹”这个例子切入,同学们在各种场合都遇到过哭闹的小孩,通过学习,他们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和逻辑,即孩子哭闹是需要食物或安全感,当需求被满足后,孩子会停止哭闹,同学们由此学会逻辑理性的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对事物的看法。
“改观了我对神秘的心理学的认知,终于入门啦!”“我以前不太爱制定目标,但通过这门课程,我更了解自己,也逐步为自己设定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终极目标。”开学一个月,听到八年级学生对课程这样的反馈,看到大家对每周心理课的期待,谭老师也笑着感慨:“能被现在的小朋友认可,也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啊!”
高中AP心理学:以升学为导向,高标准严要求
谭老师同时面向十一年级学生开设了AP心理学课程,课程采用美国教材,依照完整成熟的课程大纲进行英语授课,涉及到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时,辅助以中文讲授。
如同其他AP课程,AP心理学课程也有前期试课阶段,即在试听几节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接受程度,选择是否修这门AP课程。谭老师与每一位选择她课程的同学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需求与性格特点,并给予学习这门课程、整体学业规划等方面的建议。
不同于八年级以普及和实用为主的心理学课程,AP心理学课程以升学考试为导向,选择此课的十一年级学生均以考满分为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与资料,并采用调查、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课程的难度也呈梯度上升。谭老师为了时时了解同学们的掌握程度,每节课的考试具有一定难度,以达到“高标准、严要求”的目标。
面对偶尔起伏的成绩,同学们难免沮丧,谭老师也会借机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以平常心对待,同时理性分析自己错题原因,更不应因小小的失利而对人生失望。“挫折教育”也是她在担任九年级班主任时,利用每周三节的班会课时间与同学们分享的主题之一,她坦言:“我们不是要感谢失败和挫折,而是要感谢在失败和挫折中不放弃、走过来的自己。”
在哈佛和北大学到更多的是对世界多样性的理解和包容
谭老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获中国文学与社会学双学位;研究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获人类发展与心理专业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她参与了许多实践活动,如去河北农村支教、去尼泊尔当志愿者等,也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如研究校园霸凌、人文故事(书本/电影/戏剧)对青少年社会意识的影响及相关应用等。
谈及哈佛与北大带给她的影响,谭老师总结为“世界很大,自己很小”。她解释道,优秀的标准有很多,尤其当你处于一个几乎被所有人赋予光环的人群中,你就会有一种“渺小感”。在这种感觉和环境之下,人也会更加关注自己,清楚地进行自我定位。无论是个人专长的多样性,还是学术背景的多样性,即使阶段不同,都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提高学习能力,丰富个人经历,自己的成长提升才是最需要专注的事情。
在哈佛大学担任助教期间,她研究了中国与外国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差异,发现差异起源于文化适应性,这也让她更了解中国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并应用于如今的班主任与教学工作中:不仅仅单纯关注孩子们相处时的某一件事,更是通过这件事去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情况,以陪伴和支持的角色适时做引导,协助孩子身心茁壮成长。
长期的科研经历丰富了她的理论知识,作为研究者,她更倾向于在实践中与青少年接触,深入探索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为此,她决定回国从事教育工作。
选择北京海淀凯文学校,谭老师看重的是这所年轻的私立双语化的国际学校发展空间广阔。在这里,她不仅可以从事心理课程教学工作,也准备开设workshop活动,推进青少年心理课程在国内的探索实践。
在海淀凯文,谭老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尊重规则,培养批判性思维,成长为包容并蓄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