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凯文理念
学校介绍
领导团队
加入我们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课程
小学
中学
课后课
升学规划
新闻
学校新闻
凯文校历
凯文生活
校园设施
虚拟探校
住宿管理
后勤服务
凯文影像
家长学院
学院介绍
课程与活动
招生
预约参观
入学申请
常见问题
位置 > 首页 > 学校新闻 > 心理老师说 | 拖延症,到底拖的是什么?

心理老师说 | 拖延症,到底拖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4-03 | 浏览次数:

每天早晨,闹钟响了N多次,才挣扎着爬起来;考试只剩一周了,还有好多内容没有复习;寒假计划制定得很详细,可寒假结束了,才开始第一步……这就是拖延症。

  

拖延症,取意“明日复明日”,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很影响个人发展。近期,有海淀凯文学生向心理老师Loretta Zhao询问有关拖延症的问题,拖延症到底拖的是什么?拖延症患者要如何自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心理老师的建议吧。


  

Q:拖延症到底拖的是什么呢?

Loretta:心理学界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有结论显示,拖延症在完美主义者身上十分常见。他们对工作有着十全十美的要求,所以宁愿迟迟不肯动手,也不愿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瑕疵,这类人往往同时具有强烈的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的动机。是不是有一点复杂呢?并不是懒惰、不想做事情那么简单。

  

Q:拖延症患者要如何自救?

Loretta:心理学家彼得·戈尔维策就提出了执行意图的理论。我们普通人往往常用的是目标意图,比如我要做什么事、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树立目标容易,执行目标却十分得困难。执行意图理论就帮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

  

Q:什么是执行意图呢?

Loretta:简单说,就是英文的一个“if then”的句型,翻译成中文就叫做“一旦,就要”。比如,你树立了一个我要好好学英语的flag,你就可以对自己说,“一旦我完成了作业,我就要读30页的英文课外书”或者“一旦我早上起床,我就要听十分钟的英语广播”。这样是不是就避免了一旦你有业余的时间就疯狂地刷手机,学英语也成了日复一日的空谈?

可见执行意图用情景来触发行动,避免了目标太过模糊而带来的拖延。戈尔维策在推行执行意图的时候,他也做了一个实验。他让一半的学生提前用“if then”的句式来承诺自己在何种情景下完成学业报告,另一半学生则没有作这样的要求,结果显示,承诺组的完成率是非承诺组的两倍。

所以下一次,当你发现自己又陷入了意志力与拖延症作斗争的困局的时候,不妨赶紧对自己说:一旦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我就要开始去学习了。

分享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7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 © 京ICP备19008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