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凯文理念
学校介绍
领导团队
加入我们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课程
小学
中学
课后课
升学规划
新闻
学校新闻
凯文校历
凯文生活
校园设施
虚拟探校
住宿管理
后勤服务
凯文影像
家长学院
学院介绍
课程与活动
招生
预约参观
入学申请
常见问题
位置 > 首页 > 学校新闻 > 千名学子齐聚海淀凯文 争相竞逐乐高FLL机器人大赛

千名学子齐聚海淀凯文 争相竞逐乐高FLL机器人大赛

发布时间:2019-11-10 | 浏览次数:

“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查理·芒格


  

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提倡“多元思维模型”,即通过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而蕴含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STEAM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个条件。

  

乐高是STEAM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道具,它为孩子们创设更多的动手动脑的学习机会。北京海淀凯文学校作为一所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学校,STEAM教育备受瞩目且富有成效。

  

海淀凯文乐高“STEAM”战队参加FLL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

  

2019年11月10日,风靡全球的中小学生乐高比赛——乐高教育2019-2020赛季FLL(First Lego League)校际科创活动在北京海淀凯文学校举办,来自全国的150余支队伍参与其中。海淀凯文乐高“STEAM”战队经过全面训练,参加此次活动中的FLL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获得三等奖。


  

开幕式上,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李永远致辞。李校长简述学校STEAM特色课程,他说,学习是充满乐趣的事,是探索、探究。他还与在座师生分享育人目标:“将美的教育贯穿始终,为孩子创造自由的学习气氛,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李永远致辞

  

作为世界级的中小学生乐高比赛,FLL联盟向全球参赛队伍公布年度挑战项目。此次FLL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对每支参赛队伍按机器人挑战赛、课题研究答辩、技术问辩、团队合作四部分进行评价。


  

机器人挑战赛环节,海淀凯文乐高“STEAM”战队队员配合默契,发挥稳定,他们调整摆放机器人,互相呼应确保位置准确无误;迅速调换机器人的前端工具,准备下一个任务等。


  

研究答辩和技术问辩环节,面对专业的评委老师,海淀凯文乐高“STEAM”战队队员准备充足,沉着应对,不仅展现了科学调研能力,也展现了演讲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带队老师Joan Li这样评价海淀凯文学子的表现:“奖章是成长的附属品,最令人欣慰的是看到孩子们合作组建机器人、进行高阶思维的讨论和研究、逐步在团队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乐高机器人的魅力就在于让孩子动手学习,锻炼多方面思维和社交能力。”


校长高峰论坛

  

同时,以“从乐高教育看中小学教育中的STEAM课程”为主题的校长高峰论坛举行,各位校长各抒己见,热烈探讨;校园宣讲也在报告厅开展,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副校长马德玲、小学部数学组组长陈建波分别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和“在乐高中找到数学的乐趣”为题,进行演讲。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副校长马德玲宣讲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小学部数学组组长陈建波宣讲

  

该赛事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方式去调查研究,并自己动手设计机器人,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跨学科应用数学计算、物理模型、计算机和科学的能力,也考验着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对一个学校的前沿STEAM教育思想全方位的检验。


海淀凯文乐高“STEAM”战队备赛日常

  

聚焦海淀凯文STEAM教育

  

“教室不再是一个孤岛”

  

在海淀凯文,教室不再是一个孤岛、一个封闭的隔绝空间,而是与社会紧密联通的载体,这使得STEAM教学有了充足的实施土壤,让跨学科教学有了时间、空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很多学生在来到海淀凯文之前,习惯于分别学习各门课程,不具备将其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和机会。他们缺乏在实践中对各个学科的学习与了解,所以,当学生遇到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时,很难将各门课程的知识融合贯通,找到最佳方案。


  

在北京海淀凯文学校,STEAM教育的本质是跨学科教育。学校的STEAM教育融合“跨学科、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的核心特征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依靠团队制定的目标逐步完成挑战。

  

海淀凯文的STEAM教育采用PBL项目式学习方式,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学习品牌形象设计、项目规划管理、工程制造、结构设计、开源硬件编程、竞技技术、展示分享等,接触前沿科技、开拓国际视野、提高综合能力、积累竞赛经验,成为能够为社会带来价值的高端创新型人才。


  

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身心健康发展的人需要以上四点素养,这也是北京海淀凯文学校STEAM教育的目标。海淀凯文将各个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比如,在京西古道研学中,学生走入自然大课堂,不仅了解自然科学,还学习文化历史,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

  

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利用所获得的新知识处理真实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复合思维。这就是海淀凯文STEAM教学的日常。


  

融合兴趣培养:

自主性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卢梭对于兴趣的见解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海淀凯文的STEAM教育强调把知识置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结合趣味性强、挑战性大的问题,完成学习活动。

  

在中国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科技博物馆的研学中,学生自主在博物馆中寻找任务学习单上的答案,针对同一主题,深入学习与该主题相关的地理、历史、化学、生物和物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辅助,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能够感知各个学科中一些比较直观的内容,并有兴趣参与学习,有自主性去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推理源于观察与实验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在科学探究能力的众要素中,观察与实验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海淀凯文在开展STEAM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的蒸馏实验、物理的过滤实验、生物的解剖实验等科学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海淀凯文学子学会制定实验方案、根据经验形成假设、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并验证假设、沟通交流与合作、反思实验过程和共同评价,提高探究科学的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合群是人们的最高需要

  

歌德曾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小组团队合作的学习活动是海淀凯文STEAM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强调小组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互助与合作。

  

在校园农场中,同学们体验耕种、收成的乐趣,合作料理、分享食物,感受生命的成长,深化健康饮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交流讨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让小组合作高效开展。


  

情感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知识的种子在情感的土壤上生根发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海淀凯文的STEAM教育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社会的本质以及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个过程融合了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故宫研学前,同学们发挥创意设计灵感,以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故宫的理解;研学中,在中方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给外方老师讲解故宫的历史,外方老师根据自己所教授的不同学科,和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这种活动从实际的生活出发,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在健康成长中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道德观。


  

面向未来,走向创新

  

在海淀凯文,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是“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像设计师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动手,像艺术家一样创造”。学校的STEAM教育培养的就是这样的综合型人才,让孩子更好地去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海淀凯文面向未来、走向创新的教育视野里,愿海淀凯文的小蓑羽鹤们去勇敢地创造、合作、交流、想象,运用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感受科学与人文的多样性!

分享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7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 © 京ICP备19008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