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凯文理念
学校介绍
领导团队
加入我们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课程
小学
初中
高中
课后课
升学规划
新闻
学校新闻
凯文校历
凯文生活
校园设施
虚拟探校
住宿管理
后勤服务
凯文影像
家长学院
学院介绍
课程与活动
招生
预约参观
入学申请
常见问题
位置 > 首页 > 首页banner >学校新闻 > A Danc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 “教”与“学”的共舞

A Danc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 “教”与“学”的共舞

发布时间:2022-12-28 | 浏览次数:

Posters are tools that enable visualization in the classroom to foster student learning. Posters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combine visual knowledge with textbook reading, lectures, and online research. As such, students often create posters to visually display a significant course project, an assignment, or a particular perspective for the class to consider. We recently covered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in class; hence, my students had to choose between two different topics: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sm (Magnetic Levitation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make a poster they would present while all the school leader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present.   

                                                                               

----Fahad Raza (Science Teacher)



一个十年级的学生一手指着展板上的示意图,一只手展示着平板电脑上面的视频,正在卖力地讲解着核磁共振的原理。“Therefore, a single hydrogen electron can be regarded as a small magnet…(因此,这些氢原子可以被看作是小型的磁铁……)”一些社会学,文学组的老师们对着写满电磁原理的展板,手捧笔记本,一会儿提问,一会儿记录,皱皱眉又点点头,学习得颇为认真…… 




七八个初中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展示台上的超导体,那不起眼的黑色方块正不可思议地悬浮在轨道上。随着液氮降温的白色烟气向四面优雅地蔓延开来,学生们的眼里的光也亮了起来。展示者轻轻一推,超导体沿着轨道飞速旋转了起来,让人目不暇接……


如果你走进海淀凯文学校的这次小型的科学会展,这些都是你会看到的有趣画面。两个物理班的同学在Fahad老师的带领下准备了两三个礼拜,筹备了这一场电和磁主题的展会。全校的校领导、老师、同学们都收到了邀请,来这场展会上参观,为参展的同学们评奖。



一、从课本里“走出来”的电和磁


这次会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部分。学生们刚刚从课本上学完了电和磁的这一章节,Fahad老师为了让学生们理解这些原理不只是科学家实验室里的定律,更是我们当代科技生活的奠基石,组织了这一场展会。

 

I believe the students can benefit a lot from hands-on-learning. I am a visual learner myself, and the hands-on experience will bring the conceptual information and theorems to life. (我相信‘一边动手、一边学习’的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我自己就是个视觉型的学习者,这些一手的经验可以让书本上的公式和定理鲜活起来。)”Fahad老师介绍说。

 

传统的课堂里,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上听老师讲述,把重要的定理、公式记在笔记本上,最后再通过做题的方式去复习巩固。这样的方式固然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但这样的知识却总是至多停留在理解的层面,很难形成切身的感知。


传统高中阶段的物理学课堂的另外一个短板,是它太过注重知识细节的传授,而很少提醒学生们关注物理学的美。现在的高中教科书内容还基本停留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下,对于最前沿的物理学进展,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在内的前沿型知识提及较少,而这些内容虽然艰涩,却极富魅力。如果不去了解一些这些和当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相关的内容,学生也会错过很多物理学最精彩的风景。

 

因此Fahad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小组任务中,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索的是MRI核磁共振、高速磁悬浮列车等等电磁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些尖端科技正是建构在基础的电磁学原理上的,这些正是学生们刚刚从课本中学会的内容。与此同时,这些对科技的应用也涉及了更为复杂而精妙的工程学设计和前沿物理研究。

 

“I offered them some topics to choose from and some basic guidelines of reseach, but eventually, I wanted them to be as idependent aspossible.(我给了他们一些选题和一些基础的引导,但最终,我还是希望学生们可以尽量独立地完成任务。)” Fahad老师介绍说。“To me, physics is like a rabbit hole, one can go as deep as they want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it has to offer. I wanted them to have a chance to explore the beauty of physics. 对我来说,物理学是一个兔子洞,你想探索多深,就可以走多远。我希望他们有机会探索一切,探索物理学之美。



在组织这样一次学习项目的过程中,Fahad老师曾以为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校领导来协调不同部门的资源,邀请不同的老师来参与,也需要邀请合作方为学生提供实体展示的器材和讲解人员。然而出乎意料地,当活动筹备开始之后,所有人的支持让Fahad老师的想法顺利成型。

 

一个曾经招聘过凯文毕业生的科技创业团队,很快答应了来学校展示磁悬浮的实验。学校和家长们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学生们很快分好了小组,确定了选题,带着热情开展了研究。


二、从课本里“走出来”的电和磁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近期在凯文老师中一直被提及,被探索的一个概念。老师们组织教研会,学习为什么要通过项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了解如何帮孩子们选定项目,如何组织学生做项目等等。组织过项目学习的老师们也会积极分享经验,帮助其他老师更顺利地完成项目式学习的教学。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者提供一个环境、提供学生们所需的素材和帮助,而学生会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比起传统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过程更接近于真实世界中的任务和挑战,学生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团队协作、沟通交流、配置资源等等能力来完成任务。



在一直关注着学生们生活、学习、成长方方面面的申主任眼里,比起物理学的理解,更让她惊喜的是学生们全面的改变。“在讲述他们自己研究的成果的时候,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眼里有光。” 高中部主任申珍珠老师这样总结说。

 

“我认识这些孩子们,我知道他们中有些人生活中、学习中正在遭遇的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但是今天看到他们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样子。有的学生简直换了一个人——充满了自信,对知识了如指掌,对提问对答如流,这是我今天看到的,最大的惊喜。”

 

完成这样一次展示,学生们需要的的确不仅仅是物理学的知识。有的同学制作了模型模拟火车在铁轨上的动态,有的同学做了会动的示意图,来展示磁极的转动。有的组把海报简直做成了美术作品,配色和谐,主次清晰,有的组剪辑了视频来展示微观世界的原子运动,有的同学口才出众,有的组讲解的方式别出心裁……

 

“我们用了两周的时间来完成这个项目,课后的时候我们分头查资料,周末一起讨论。”十一年级的沈梦溪和李思晨同学讲述了他们如何准备这次展示:“我们先是按照老师给的步骤单来分工的,但是找到了很多更感兴趣的内容,也想再加一些视觉展示的内容。所以后面又多花了很多时间去整合大家的意见。”


在学校里,知识是通过不同科目分门别类进行教授的。学生也往往注重单科知识的掌握,而忽略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而正如每一个成年人所知,真实世界里的挑战不是按学科划分的。能力是需要综合应用,才能应对现实的问题的。而一个项目,就是在原来的学科目标的基础上,融合了多个学科的能力和训练。

 

更重要的是,项目式学习可以很好地调度学生们的积极性。因为项目的目标和产出是由学生们自己定义的,他们也就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些目标。这时候,老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更不是一个监工,而只需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师生在这样的共同探索的过程中,成为了相互帮助的伙伴。



三、费曼学习法:“教”是最好的“学”


学生们的任务不仅需要制作展板,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还肩负了一个特别的任务:要给他们的学弟学妹,甚至语文、英语、经济学老师讲明白其中的原理。

 

这不仅仅是考验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是考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I am very impressed. Such meticulous research and knowledge can be very challenging to explain in their first language, let alone in their second language. But these students did a great job. They had good structure and the images helped. I learned a lot today.(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些学术知识用母语都很难讲清楚,更何况用第二语言呢。但是这些学生讲得非常好。结构很清晰,有图作为辅助。我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听完学生的讲解,Mr Kitches副校长频频点头,表示学到了很多。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已经在实践“费曼学习法”的精髓了。


费曼学习法,源自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他13岁就学完微积分;高中毕业之后进入麻省理工;24岁就和爱因斯坦一起加入马哈顿计划天才小组,一起研发原子弹;47岁获得诺贝尔奖。

 

除了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费曼还是一个非常风趣幽默的天才,常常喜欢挑战新的知识,他曾经一个人单挑他所在大学的很多老师,不管他们告诉费曼多么难的、多么新的知识,他都能很快学会,并给出正确答案。而他用的方法,就是费曼学习法,也被称为费曼技巧。

 

费曼学习法认为:“学任何东西,如果你能用简单的话,用自己的话,不带行话术语,说给八十岁的老太太和八岁的小孩听。如果这些人都听懂了,你就把这个概念搞明白了。”换句话说,就是以教的方式,逼迫自己自觉,甚至是开心地完成有意识地主动学习。这其实是非常符合我们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


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包括听、看、听+看(图像)等等,一般吸收率不会超过30%。而主动学习包括:小组讨论、实操、马上运用或教给别人,吸收效率分别为50%、70%、90%。可以看到,吸收概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就是把知识教给别人。

 

面对着学弟学妹,很多其他科目的老师,还有校领导等等,演讲的学生不仅要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还要做好准备,回答任何可能的问题。当不同科目的老师们认真听着学生们讲解物理的时候,他们就充当了费曼学习法中的“8岁小孩和80岁老太太”,学生们不能使用术语和概念,就必须要把这些内容充分消化吸收之后,用自己的话,简单直白地讲述给老师们听。如果有地方没有讲明白,那往往也意味着学生自己对这个地方的理解不够充分。


表面上看,学生是在教别人,其实是在以教的方式“逼”自己查漏补缺。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过程。”十年级的邓晨杰同学分享说:“开始想到这么多校领导都要来,我们都超紧张的。不过大家都非常友善,慢慢地也就不紧张了。教给别人的过程很有趣,自己也是越讲越清晰。”



四、用全身的机能感受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只是在学习,更是用全身的机能,在感受知识。”副校长马德玲在活动之后这样总结“这就是我们最提倡的,用兴趣引导研究,在动手中学习,在表达中建立自信。”

 

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哪怕完全不走神,所能运用的基本上也只有掌管理性分析的脑区,运用的只有视觉和听觉的信息输入系统。而在这样一次展会上,学生们调动的不仅仅是上课常常会用到的视觉、听觉这些感官,更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在和人的交流中,调动了全身所有机能来理解知识。


在脑科学中,将记忆分为经验记忆、知识记忆和方法记忆。我们通过亲身经历得到的往往是经验记忆,而通过老师、书本得来的记忆则基本上是知识记忆。如果不将其进行转化,那么这些记忆的停留时间一般会很短,很容易被忘记。方法记忆则是人是一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比较牢固、不容易被遗忘的记忆。比如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很难忘记。

 

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就是一种把知识记忆转化为经验记忆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内在逻辑,自己推理并且验证推理结果的过程中,学生调用的是和日常课堂中不同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会将知识记忆转化为经验记忆,从而可以记得更加长久。

 

如果可以把经验记忆积累,慢慢地形成某种思维习惯,就可能将许多知识和经验记忆积累成方法记忆——形成一种永远不会忘记的直觉。比如,学生通过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如何做科学研究的经验,慢慢可以养成科学的思考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方式,并不是背诵一些知识或者要领可以达到的,这就是而是属于“方法记忆”的,一旦形成就很难忘记的东西。

 

换句话说,这些已经成为了学生们自我的一个部分。



五、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这样问自己:除了知道要学什么,我们的学生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该怎么学习?

 

我们相信知识的价值,尤其是高质量的知识,是值得传授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在意这些知识是怎么被传授的。校长李永远把传授知识比喻为“送花”:尽管花是好的,也要讲究送出的时机和方法。我们要学生们掌握好的,优质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们有学习的动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在1983年10月1日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出的指导方针。而未来国际化现代化的世界,对人才要求会越来越多样化。未来的人才需要的很可能不是一两种固定的知识或能力,而是可以给自己设定目标,有能力完成目标的综合能力。而北京海淀凯文学校“自由、勇气、高度”的校训正是为培养这样的人才而设定的。

 

希望每一只从凯文校园里飞向远方的蓑羽鹤,都不只是随波逐流的落叶。他们会有自由的思想,更有选择的勇气,与视野的高度。在凯文的校园里,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海洋里的畅游者。离开校园,他们要带走的除了沉甸甸的知识,更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以及向着理想前行时坚定而自信的脚步。

分享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7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 © 京ICP备19008862号